• 行业动态
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>资讯动态

设备管理评价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?

分享到:
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 2019-07-30 17:25
字号:T|T

任何评价体系都会涉及两个方面,一是工作过程的正确性、规范性,二是目标和结果的满意度。到底是应该重视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呢?一直是企业在不断思考和纠结的问题。设备管理评价也不例外,设备管理的评价既涉及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制度、规范及其执行情况,又涉及到预期结果的达成情况。

很多企业领导重视结果指标,经常为结果指标的不满意而发火,却忽视对过程指标的评价与监督;而另外一些领导可能注重对工作过程的评价,却往往忽视了与工作结果的呼应与反馈。

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有缺点,真理与谬误本来是一丝之差,悖论总蕴含其中。

评价指标往往涉及设备状态、效率、成本等内容,就像箍在木桶上的不同板子。其评价也要有个系统性的思考,主要表现在以下内容。

1.评价体系指标的相互矛盾性

从指标分类可以看出,有的侧重于设备性能的维护和发挥,有的侧重于维修成本和生产损失的降低。我们的设备管理一方面要设备完好,要发挥最大效率;另一方面要维修成本最小化,生产损失最小化。我们如何在矛盾之中寻求平衡和最佳?如何既要鱼,又要熊掌?这是考核评估所要解决好的问题。

理想的设备管理一定会使生产损失降低,但可能使维修管理成本加大。例如,状态维修管理一定要辅之以状态监测和诊断的手段和技术,包括硬件、软件的配置,平摊入维修成本之中,会使维修成本加大。不同的设备条件,采用同一维修策略所造成的生产损失与维修成本却可能大不相同。

2.评价需要系统的平衡

不同设备系统,对于维修投入要求也不同,评价应该在维修费用和维修模式之间做好平衡。

1)停机生产损失明显时,应重设备效率功能发挥方面的评价,轻维修管理成本评价。

2)停机损失相对较小时,维修模式对生产损失影响不明显,则应重维修成本评价,轻设备效率功能效率发挥方面的。

3)两者相当时,要配比好权重,进行综合评价。

3.从正木桶效应看设备管理指标评价体系

一个用一块块木板箍起来的木桶,其中一块板最长,水不能装到最高那块板;其中一块板最短,水却只能装到最低那块板;如果每块板均一边高,而板与板之间有缝隙,水也装不满;提升木桶的最低那块板,才能真正提高木桶装水水平。我称之为系统论的长板效应、短板效应、疏板效应和寻短策略。

从木桶理论映射设备管理考核评估,可以得到以下结论:

1)一个指标最优,并不代表总体最优,不必锦上添花。

2)某个最差的指标可能是主导指标,会制约总体和各相关指标,要作为评价重点。

3)指标之间应相互呼应,互相制约、配合、协调。

4)不断寻找最差指标,作为重点评价对象,这个指标提升了,再寻找第二个。

4. 从斜木桶效应看评价的倾向性

如果是斜放的木桶,装水的多少就取决于倾斜方向的那些板,那些板子越长,装水就越多。在当代市场竞争中,企业必须要有核心竞争能力,核心竞争能力越强,企业就越能抵抗风险,就越容易生存。就设备管理而言,某些设备管理指标如果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密切相关,就应该列为评价的重点。

5.评价的层次原则

不同的管理层次,评价的侧重应有所不同。

1)管理层应重资金、设备的利用率、组织管理效率和技术含量的评价。

2)执行层应重故障损失、停机损失、废品损失、事故损失及行为规范表现评价。

6.评价的综合与全面原则

综合应该作为考核评价的最重要原则。综合表现为单一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多评价指标的综合性。

7.评价的指针原则

扣本文的主题,评价到底应该重视过程还是结果?笔者认为,评价考核应有不同的指向:

1)日常考核重现场、重视行为规范。

即使十分努力,经济指标和效果一般也不会在一、二天会取得明显成效,波动是经常出现的。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取得成效。

所以,日常我们更应该注重对行为规范和执行力的评价,就像我们在质量评价体系里不是只看最终结果质量,要看过程质量的执行情况。

对于设备管理,我们更关注日常设备维护保养、润滑、紧固、调整和小故障的处理,注重维修的计划性、预知性,检修计划执行率,备件计划的科学性、准确性、检修规范、检修质量等内容的评价。

2)长周期考核重关键经济指标(效率、成本)。

反过来,如果长周期的行为未能够产生良好的结果,我们就要反思一下:到底我们制定的行为规范是否正确,执行是否到位了。所以,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一些结果指标的评价。

对设备管理而言,结果指标就是设备综合效率、完全有效生产率、设备总故障率、维修费用率、备件库存周转率、单位产量的维修费用率、单位产量的能源消耗、单位产量的材料、辅料、水资源消耗等等。

总之,我们既重视日常过程,又不忽略长周期的结果,我们应该将动机和效果、平时表现和长周期的绩效统一起来加以评价。

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:

1)评估是管理PDCA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,要引起企业的极大重视。

2)不同的设备系统应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。

3)评价的倾向性应反映不同时期、不同性质企业设备管理的侧重点。

4)评价要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方向倾斜。

5)评价应该尽量做到系统、综合,单一、片面的评价(如评价维修工作量则会使设备状况更恶劣,一边产生更多的维修工单)往往会误导企业。

6)要十分重视日常行为规范执行层面的评价,也不忽视定期的结果评价,用结果评价映射和反省日常的行为规范是否争取,或者是否执行到位。